厭世不是罪 自己釋放負能量吧!

厭世不是罪 擁抱自己的負能量吧!/圖片來自pexels

厭世不是罪 釋放負能量吧!/圖片來自pexels

厭世的人生有那麼糟嗎?

看什麼都不順眼、感到每件事都好麻煩、覺得活著好累!很多人覺得厭世只會帶來負面影響,但其實,能擁抱負能量的人,心理狀態往往是更加強大!

你是否總是看什麼都不順眼、感到每件事都好麻煩、覺得活著好累?也許很多人都覺得厭世只會帶來負面影響。然而,研究指出,過度的正能量反而會使得壓力變得越來越沈重;能擁抱負能量的人,心理狀態往往是更加強大。

釋放負能量先適度展現,厭世讓你釐清現實

釋放負能量首先適度地展現負面能量,不但是宣洩壓力的一個好方式,也能在關鍵時刻避免危機發生。

知名精神科醫師林耕新在2015年發表的文章中指出,過度的正面思考會讓人忽略真實存在的危險與困境。在意識到那些危機後,便會變得無法適應現實,進而造成心靈更加憂鬱。

就像是在駕駛車輛,過度樂觀的人也許會認為「只要我是安全駕駛,我將能平安到達目的地。」;厭世的人或許會這麼想「就算我駕駛得再怎麼安全,還是有可能被別人撞。」而現實則是,意外總是來得出其不意。當其他車輛意外衝撞過來時,厭世的人反而能比樂觀者更快注意到危險的存在,並盡可能地避開。

過度樂觀使情緒更低落

美國的兩位心理學家Julie Norem和Nancy Cantor,在1986年發表了一篇廣為人知的論文。其中提出了兩個名詞,Strategic optimism與Defensive pessimism,也就是「策略型的樂觀」及「防衛型的悲觀」。

擁有「策略型樂觀」特質的人,善於想像美好的結果,並希望能盡力去完成它;而「防衛型悲觀」特質的人,則是用消極的心態去預測可能會發生的錯誤,且在作業時盡可能避免錯誤。雖然這兩種類型的人,在處事上都能有相當的成就。但相較之下,「策略型的樂觀」的人又比「防衛型悲觀」有機會產生較大的壓力,這是由於期望落空的緣故。

此外,Julie Norem也在她的書(The Positive Power Of Negative Thinking)中表示,厭世的負能量往往能變向轉為正能量,在工作上展現出更好的成效。

負能量往往能轉為正能量/圖片來自pexels

負能量往往能轉為正能量/圖片來自pexels


厭世不是罪 過度樂觀更危險

除了以上所說的觀點,許多研究也指出 —「必須保持樂觀」的心理狀態,容易造成更大的壓力。

像是2016年的情緒期刊(Emotion)所刊登的「強迫保持正向思考是否比較快樂」研究、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中心的心理學家Sophie Lazarus的臨床實驗,以及澳洲墨爾本大學的心理學家Brock Bastian做的「正面房」與「負面房」實驗,結果都不約而同地顯示出「過度正向的人比負面的人壓力更大」

此外,被譽為「圖文界太宰治」的 插畫家「消極男子」也表示:「正能量不夠看,懂得宣洩情緒,擁抱負能量的人最強大!」所以別再說厭世不好啦!接受自己的負能量,勇敢去面對現況才是最重要的。

擁抱負能量的人最強大/圖片來自pexels

擁抱負能量的人最強大/圖片來自pexels

勇於接受自己的情緒

厭世並不可恥,樂觀也很重要,極端情緒則是不健康的。

若是出現極端的情緒,不論是過度樂觀或是極度悲觀,都不要害怕尋求協助。在工作壓力重如巨石? 三步驟粉碎壓力!也有提到一些協助管道,像是張老師專線1980、生命線1995或是衛生署安心專線0800-788-995,或是心靈探索、調節情緒等課程都能幫助到自己。

雖說以上呼籲大家別把厭世當罪行看待、也不要過度樂觀,但並非要反對正向思考。任何情緒的出現都是正常現象,擁抱自己的情緒,並尋求管道疏解自己的壓力才是正確選擇。


延伸閱讀:

如何讓自己快樂? 經科學證實 5個快樂的方法

 

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


 

看穿對方的13種肢體動作語言總整理,弄好人際、業績成交必讀!

13種肢體語言總整理,弄好人際、業績成交必讀

13種肢體動作語言總整理,弄好人際、業績成交必讀

也許你聽說過在人與人溝通中,93%的情緒會顯露在表情和肢體動作肢體語言之中。但若想針對細微的肢體動作與肢體語言來做出臨場判斷,會需要大量的練習和實戰經驗,只有在把肢體語言資訊內化為自己的感受時,才能真正發揮如「冷讀術」一般的讀心奇效。本篇文章為讀者們準備了各門各派所歸納出的肢體語言,並將其分為「正向肢體動作跟肢體語言」以及「負面肢體動作跟肢體語言」,來提供您練習的材料與知識庫,不妨趕緊跟著以下整理的資料練習看看!

一、正向肢體動作跟肢體語言:

正向肢體語言
1.結束正在進行的動作,轉動身體面向你:
代表他願意給予你時間,並聽聽你想講的東西,要好好把握,這是給予機會、準備好要開始了的肢體語言。

2.上半身前傾:
若對方上半身前傾,或是以滑動椅子向你的方向微微靠近,代表他對與你所說的話有興趣,想好好聆聽。

3.自然直視你的眼睛:
對你保有興趣,願意聽你說話,可以把握機會說明事情。

4.眼神向慣用側移動:
有較高機率是在回憶事實,而非建構謊言。

5.對方笑的時候,眼神亦呈現微笑的弧度
若從鼻頭上方觀察對方,亦能看出對方在微笑,通常表示對方較放鬆,對於妳較無防備心。透過眼睛周圍的肌肉,可以判斷對方是否是”真”笑

6.迅速搓手
若對方有搓手的動作時,通常表示對方有事情想完成,或是想開始下一個動作,已在心中下一個決定,想趕快展開。

二、負面肢體動作與肢體語言:

1.交叉抱胸、雙腿交叉
當四肢有交叉的動作出現時,通常表示較有防備心,或是不認同感。

2.中斷眼神交流
表示些微緊張,或是要開始思考一些事情。

3.眼神向非慣用側移動:
有較高機率是在構想謊言,準備說非事實的話。

4.無意義動作頻繁(摸包包、拿無水的空杯、用手指打節奏)
代表可能已經失去耐心,或是對於你目前的話題感到無趣。

5.搓揉脖子、咬唇、摸耳朵
表示有些處於一個較緊張、不自在的狀態。

6.側身,身體非正面對向你
展示不在意,是失去興趣的動作之一。

不要從單一的肢體語言進行判斷!

在我們利用肢體語言來觀察對方的狀態時,記得不要只透過「單一」的肢體語言就決斷對方是有興趣或無興趣的!而是要用一段時間中,對方的反應、態度、肢體語言綜合的來做判斷,說穿的肢體語言只是給我們多一項判斷的依據,千萬別因為單一肢體語言就下了結論,可能一不小心就錯過了一筆生意或是一段良緣呢!

取得認同技巧:模仿對方

另外在這邊可以偷偷提供大家一個小技巧,在與他人溝通的時候,可以試著模仿對方的肢體語言,當對方拿起水瓶喝了一口水,我們也可以接著拿起杯子喝一口咖啡,當對方重新調整椅子,我們也可以跟著調整一下自己的椅子,在沒有被發現是刻意的情況下,當兩人的達到一種同步時,我們會下意識的認為對方與我在同頻率、同陣線上,認為對方特別的投緣,說不上來的有些好感。

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小技巧,其實重點並非在於完全模仿對方的肢體語言,而是和對方達到「同步狀態」,甚至有些學派的說法還會讓你嘗試去與他的呼吸同步,其實這都是為了追求狀態,而非一定要像個鏡子一樣的把對方的動作完全模仿下來。

將肢體語言作為你的第二判斷工具

當我們成功溝通將這樣的觀察力內化,可以自然地察覺到當下的氛圍,增加你對溝通的掌握度,語言畢竟是經過大腦思考後才脫口而出的產物,全然透過語言來判斷溝通情形,會非常容易有誤差的存在。加入肢體語言的判斷工具後,可以有效降低誤差的幅度,幫助你更順利的與你的對象溝通,讓你不論是在人際交往上,或是業務談判上,都擁有更高的勝率!

 

延伸閱讀:

5個成為超級業務員的方法,獎金跟隨你的業務力曲線成長
培養5種業務觀察力,晉升超級業務就藏在這些細節裡
為什麼90%的銷售技巧學不來?用六大問題審視自己!

 

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


 

完成人生目標清單小菜一碟! 一輩子受用的獨家祕技

完成人生目標小菜一碟! 一輩子受用的獨家祕技/圖片來自pexels

完成人生目標清單小菜一碟! 一輩子受用的獨家祕技/圖片來自pexels

人生目標清單看似遙不可及,想完成卻總是力不從心?完成目標的方法百百種,但究竟哪個是真正有效的呢?

買車、買房、環遊世界、結婚、生子、晚年生活…,想做的事很多,但究竟現在的我能做什麼?今天就來告訴你,如何靠著「三個問題」,讓自己順利達成人生目標!!

每個人都有幾個人生目標,但要從何開始努力並且完成,才是最困難的一件事。要怎麼知道現在的我能做什麼呢?首先,你必須釐清「三個問題」。之後,「該如何開始?」便會迎刃而解。

三個問題 幫你完成規劃人生目標清單

1.我想要什麼?

列出人生目標清單,集中火力達成夢想。
這份人生目標清單項目不用太多,因為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夢想出現,且過多的目標反而不切實際,無法全力去達成。所以列出最多五個大目標,以及希望能在多久前完成。不論是生理需求、人際關係,又或是職涯規劃、未來期許,都可以當作是一個目標。例如:我想要在十年內買房。

2.什麼限制了我?

釐清現狀,考量自己的身份,並思考家庭、工作、社經地位限制了我什麼。
有夢最美,但也必須向現實低頭。不過別擔心,現在低頭不代表未來抬不起頭。搞清楚現在的處境並非是要自己放棄夢想,而是讓自己朝對的目標,更快速地邁進。問問自己阻礙我達成人生目標的可能原因是什麼?並將它們一一記下來。例如:我沒有足夠的存款。

3.我該如何打破限制?

找到現在可以做的事,並著手進行。
只要真心想做,什麼事都做得到!(撇除違背道德倫理的事)。但萬事起頭難,要如何開始才是最大的考驗。因此,「規劃」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設立人生目標、釐清現實後,也知道遇到了什麼困難,就可以著手開始規劃,將大問題變小問題,小問題變沒問題。例如:明天開始節省花費,一個月花費減少兩千元。

備註:當你到了第三步時,該完成的任務也許還有點困難,這時就繼續將這個問題拆解成更小、更容易達成的問題。也可以將任務訂定更具體、更詳細的完成時間及完成方法。例如:每個月少買兩件衣服。

三個問題 幫你完成人生規劃/圖片來自pexels

三個問題 幫你完成人生規劃/圖片來自pexels

用對方法 人生目標清單中的買房也不成問題

在「規劃」時,必須不停問自己以上三個問題:「我想要什麼?」、「什麼限制了我?」、「我該如何打破限制?」。此外,也能運用重複問同一套問題,讓「規劃」更完善。例如:從原本的「我想要在十年內買房,但是我沒有足夠的存款,所以我該節省花費。」延伸至「我想每個月減少花費2000元,但購物慾望讓我花太多錢,所以我以後一個月少要買兩件衣服。」問題到了最後,也就是「一個月少買兩件衣服」,已經是個容易達成的目標了。從此著手開始完成人生目標,將顯得容易許多。

既然規劃的方法有了,那就打鐵趁熱,拿起手邊的紙跟筆,馬上描繪出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藍圖吧!至於如何描繪呢?我們可以運用心智圖來分析這份人生目標清單。範例如下:

用對方法 買房不是問題/圖

用對方法 買房不是問題/圖

從大目標(十年內買房)出發,找出了收入及存款不足是最主要的阻礙。因此,在下一個分支就可以以這兩點呈現,並註明收入及存款不足的主因。不停地探究下去,就能釐清目前的我所能做的事,也就是閱讀管理書籍、上溝通課程以及一個月少買兩件衣服。

實務為主 心法為輔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或聽過《秘密》這本書 — 只要有人生目標,且想達成目標,你就會朝著目標前進。這道理其實很簡單,當你想完成某件事時,自然地會著手進行規劃。漸漸地,淺意識將會告訴自己必須完成它。日本有位34歲的女子咲,靠著15年的省吃儉用,買了三棟房子。她所運用的心法就是在記事本上立下人生的目標:自己將在29歲時買下第二棟房子;並在34歲時買下第三棟。如此一來,夢想自然而然會更接近現實,也會順水推舟地完成。(延伸閱讀:省吃儉用連買三棟房!日本27歲女孩立志購屋 節目6年後採訪已經是包租婆

用對心法 完成人生目標 /圖片來自pexels

用對心法 完成人生目標 /圖片來自pexels

人生目標清單 從現在開始完成!

綜合以上幾點,可得出一個結論:完成人生目標的方法就是向自己立下誓約(人生大目標),接著不停地問自己「我想要什麼?」、「什麼限制了我?」、「我該如何打破限制?」,並馬上著手進行規劃。完成人生目標並不難,困難的是你願不願意為了目標花心力去規劃,並且為了它做努力。最後,還是老話一句,只要有心,一定辦得到!朝著自己的夢想勇敢向前吧!

延伸閱讀:

如何讓自己快樂? 經科學證實 5個快樂的方法

 

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


 

工作壓力大想死? 三步驟粉碎壓力!

工作壓力大到喘不過氣?三大方法幫助你釋放壓力/圖片來自pexels

工作壓力大到喘不過氣?三大方法幫助你釋放壓力/圖片來自pexels

工作壓力大到讓你的生活亂了腳步?面臨主管的打壓、同事的競爭,努力扛下責任生活的你,背後卻是繳不完的房貸、稅金,無力、無助壓得你喘不過氣。

人體就像是一個氣球,給了太多的空氣,造成過大的壓力,總有一天會因承受不住而爆炸。工作壓力大是現代人的通病,若是放著不管,恐怕會影響身心健康及人際關係,甚至與最親的家人距離愈來愈遠。但究竟要如何適當的排解工作壓力呢?讓我們給自己十分鐘,好好思考,壓力對自己而言是什麼吧!

工作壓力大想死? 必須先認識壓力

壓力源是從哪來的?

不停忍耐加上無法釋放,導致壓力越來越大。然而,當壓力沒有適當的解放,只會惡性循環,使壓力無限擴大。職場上紛紛擾擾,出了社會的你一定都知道。同事間的猜忌、主管的不信任、堆積如山消化不完的工作…,想要改變卻不知如何是好。明明自己很努力,卻有人在背後扯後腿,但礙於維持同仁間的情誼,你總是擔任包容體諒的角色。但你是否想過,在包容他人的同時,有多少的怨氣、怒氣、無奈吞進了你的肚子裡?一點一滴的使你壓力越來越大,進而工作壓力大想死。

工作壓力將如何影響你?

適當的壓力使人成長,但若是壓力調適不當,過多的壓力只會讓身心無法負荷、健康亮起紅燈。壓力是種慢性病,它的影響力遠大於你的想像,不停地侵蝕著你的身心。不只是內心因壓力而鬱悶,導致情緒不穩定,身體也會出狀況。內分泌失調、心律不整、腸胃疾病、免疫力下降,甚至是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的風險。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曾針對國內三大都會區的一千多名上班族做職場調查,其中有將近八成的受訪者每天工作超過七個小時,更有一大部分的人因工作壓力而幾乎天天失眠。別小看工作壓力所帶來的威力,正視它所帶來的影響,才有辦法有效地解決它。

消除工作壓力前 必須先認識壓力/圖片來自pexels

消除工作壓力前 必須先認識壓力/圖片來自pexels

因為工作壓力大而走上絕路的案例已非鮮有耳聞,過勞而使健康出問題的新聞也屢見不鮮。該如何有效地化解壓力呢?作家約翰‧米勒曾在他的書中提到,「你無法改變他人,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當所有的不愉快接踵而來時,只能改變自我,調適心態、調整工作步伐才是解決壓力的關鍵。

喘口氣吧! 釋放工作壓力三大招

安排時間是門藝術,放鬆也是行程的一環。

不只是事務執行的時間安排,放鬆時間的安排也是必要的。將自分內的事務一條一條列下,按照輕重緩急去排序,再一樣樣解決。時時注意自己是否有所延誤,也切記勿拖延。一旦第一項拖延了,後面的任務也會隨之趕不上預計完成時間,使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至於在下班後的時光,或是能喘口氣的假日,安排一段放鬆、無憂的行程吧!不論是在家看電視、聽音樂、發呆,又或是與家人出外郊遊,都是不錯的選擇。

也許有人會認為,特地安排放鬆是在浪費時間。然而,根據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間歇性的壓力使大腦細胞活化,雖能有效加強記憶;但持續的壓力,會使大腦抑制新細胞的發展,進而導致效率降低,所以適時的放鬆是相當重要的。此外不妨也將短暫的放鬆放入工作清單中,在忙碌之餘也要給自己一點時間活化腦細胞,工作效率才能有所提升!

轉換工作模式、正向回覆自己是進步的開始。

多多嘗試不同的工作模式,也可以問問其他人的建議,讓自己的工作能力愈來愈進步。然而,不是每件事都能在顧好自己的前提下完美落幕。像是遇到主管、同事處處刁難你的情況。這時,只要改變心態,用正面詞句回覆自己,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例如「這是個磨練的好機會」,又或者「他只是在嫉妒我,我要更努力往上游,讓他啞口無言」,那心情就會平復許多,工作壓力也會隨之減緩,甚至還能讓工作能力逐漸上升。

此外,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教授亞當•格蘭特曾做過一個實驗,實驗內容是,只要提醒員工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他們就會更有幹勁,進而變得更具生產力。所以時時提醒自己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也是舒緩壓力的方法之一。

別自己硬撐,有人可以協助你!

當發現壓力已經大到令你不舒服時,不要害怕尋求協助。壓力人人有,那並非不正常,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因壓力崩潰的人也並非抗壓性低,而是比其他人更愛逞強。如果以上方法無法幫助到你,那就是時候交給專業的了。像是張老師專線1980、生命線1995或是衛生署安心專線0800-788-995,都有專業諮詢師為你排憂解悶。參與過諮詢的人中,也有八成以上表示專業諮詢有效解決壓力。

倘若你認爲壓力還在可控制範圍內,但還是時常感受低落情緒,不妨參與一些心靈探索相關課程或是調節情緒壓力的課程,專業師資也能為你量身打造,給予有效的協助。要記住,壓力大不是病,但壓力大起來要人命。不要忽視壓力,自我溝通、尋求親友或是專業諮詢,別總是一個人硬撐,那是不健康的!

喘口氣吧! 釋放壓力三大招/圖片來自pexels

喘口氣吧! 釋放壓力三大招/圖片來自pexels

用對方法 從壓力中解脫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2019)針對各個國家進行壓力指數調查,資料顯示,台灣位居壓力指數排行第二名,並有96%的人經常感受到壓力。可見在台灣,壓力是個多麼普遍的現象,甚至是變成了習慣而漸漸無視了他。

壓力,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許多。不僅牽扯著人體系統,還關係到心理學的議題。花點時間了解自己的壓力,才有機會和它 say goodbye。適當的安排休閒時間、檢視自己的做事方法與心態,以及尋求他人協助,這些都能讓你在壓力的火海中重生。

就像聖嚴法師所說的:「面對它、接受它、解決它、放下它。」對於壓力,必須勇敢面對、接受,才能將它解決並放下。期許各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套解決壓力的療方,並從工作壓力中解脫!

延伸閱讀:

厭世不是罪 擁抱自己的負能量吧!
如何讓自己快樂? 經科學證實 5個快樂的方法

 

 

 

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


 

如何一次達成目標管理?5方法,先從「放下」開始

目標管理


目標管理是很重要的,有時候,太多的想法或目標同時進行,會使人被壓得喘不過氣,遇到這種時候,該怎麼做?

目標管理要實行,但同時追求多樣的目標是件困難的事情,例如:新年的時候為自己設下新目標,要求自己每天早起、寫作、健身及大量閱讀。這當中的每一件事對我們都很好,因此我們通常會很興奮地開始執行,結果一天天過去後卻發現,自己怎麼越來越沒動力?接著便漸漸開始犯起「拖延症」,到最後,我們很有可能連半個想法都沒有去落實。

目標管理

如何一次達成目標管理?5方法,先從「放下」開始

當自己同時被太多想法或目標淹沒時,不妨試試以下 5 種方法:

 

目標管理作法一、為自己的目標設定「迷你期限」

英國歷史與政治學者──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在 1957 年提出了「帕金森定律」,此定律又稱為「芝麻綠豆定律」,意旨「花費大量時間討論無關緊要的瑣事,對於真正重大的決議卻快速了結的現象。」當我們在同一項任務花費太多的時間,我們被「帕金森定律」影響的可能性就越大。

舉例來說,如果給我們一周的期限來完成原本只需 3 小時的任務,我們將會不知不覺增加這個任務的複雜性,並且在這一週的時間當中不斷拖延。對抗這種現象最好的方法,就是為自己設定「迷你期限」,強迫自己在更短的時間範圍內完成任務。

如果想要試著展開行動,可以從建立「日常任務清單」開始,概略地附上每項任務完成所需花費的時間,並且將每項任務所需的時間都減去一半,要求自己把這個時間做為期限,在這之前完成任務。

目標管理作法二、善用 80/20 法則

通俗地來說,80/20 法則說明了我們所付出的 20 %,會為我們的任務結果貢獻其餘的 80 %。舉例來說,想減肥的人必須去健身運動,有些運動項目(如高強度短跑)只需花 20 % 的時間就可以更迅速達到減重目標,相較於其他需要花 80 % 時間的運動項目來說,更為有效。

目標管理

如何一次達成目標管理?5方法,先從「放下」開始

選擇 20 % 的方法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但是關鍵在於,我們必須全神貫注在這 20 % 的事情上,才能從中獲得最大的回報。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做得更少,卻得到更多。

 

目標管理作法三、相信你的直覺

對於自己的想法,我們常常都會在展開行動之前猶豫不決,這是因為我們害怕失敗、害怕被拒絕或被反對,也是因為「自我懷疑」的關係。我們總是會在行動之前花很多時間加以研究並擬定計畫,但是當真正該讓船出航的時候,我們卻只是待在那裏,沒有照著自己的計劃去啟航。

世界知名記者與作家 ── 麥爾坎.提摩西.葛拉威爾(Malcolm Timothy Gladwell)在他的著作《決斷 2 秒間》(Blink: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一書中指出,通常在幾秒鐘內做出的最快判斷,會比花更多時間謹慎思考並徹底計畫所導致的結果來得更好。

目標管理

如何一次達成目標管理?5方法,先從「放下」開始

下次,如果不確定下一步該做什麼或怎麼做的時候,試著先相信自己的直覺判斷,按照自己心裡的想法跟感覺跨出第一步,因為一旦採取行動,很有可能就會走上正軌。

 

目標管理作法四、養成「完成」的習慣

很多人善於掌握「開始」的時機,但很少人建立「完成」的習慣。「開始」比「完成」容易多了,但我們所尋求的多數結果,不都是在「終點線」等著我們嗎?

猶如養成所有「習慣」的過程一樣,建立「完成」的習慣,第一步也需要從小事做起,並慢慢累積,並且「合理地」期望養成這習慣需要多長時間,而不要期許自己在極短或過長(都不合理)的時間內養成習慣。

目標管理

如何一次達成目標管理?5方法,先從「放下」開始

我們可以透或對自己的環境做些細微的調整,進而幫助自己更輕鬆地完成那些自我規定的事情。

 

目標管理作法五、練習「放下」

顛覆常人認知的是,那些超高效率又成功的人,其實常常「放下」他們的目標,因為他們知道「何時該拿起?何時該放下?」

「放下」的好處,在於使自己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於無用的想法或目標上,並且轉換方向,啟動另一段更有價值的冒險。

但,我們怎麼能夠知道是否該放下呢?這裡提供一個快速的檢視方法:如果追求一個想法所付出的代價,比將要得到的效益更高昂,過段時間,或許就是該減少損失的時候了。雖然剛開始可能會感到很挫折或痛苦,但終將會幫助自己騰出更多時間,專注於更值得的事情。

 

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3大心法找回行動力,第一步先認識自己

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是許多人有的症狀,你是否有過明明有很多事想做,卻怎麼都提不起幹勁?好不容易放假,只想待在家裡,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全身都沒有活力?一開始躍躍欲試,後來卻都不想做,最後什麼都沒有完成?其中認識自己是關鍵,到底該如何認識自己,才能夠幫助自己更有動力呢?以下分享3大行動力心法,推薦給渴望有效自我改變的人。

克服社交恐懼症第一步:認識自己,我的心魔是什麼?

社交恐懼症

(有許多問題來自心裡我們不曾察覺的地方/圖:123RF)

認識自己,看起來似乎很抽象,更口語一點的說法,就是「剖析自我問題」。

無論是想減肥、學語言、練習某種技能,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這些改變並不簡單,自我改變的關鍵在於認識自己,而不是挑戰意志力。想要進行自我改變,第一步必須剖析自我問題,也就是把過往失敗的原因找出來,去釐清到底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在哪些狀況下自己沒辦法堅持所造成的?

第一步很難,卻很關鍵!因為,認識自己,必須要能承認自己的弱點,並挖掘自己之所以屢次失敗的原因,否則永遠都是在錯誤的地方努力著。在《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一書中提出了「習慣迴路」理論,作者表示想要破除舊習慣,養成新習慣的自動導航機制,認識自己的關鍵在於自我察覺力。

習慣不能改,卻可以替代,第一步先認識自己,找出內心的自動導航機制。例如:一個想要減肥的人,總是戒不掉上班吃點心的習慣,唯有認識自己並挖掘核心問題,才會發現自己戒不掉零食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想逃避工作壓力等等,掌握核心問題之後,這才對症下藥付諸行動力,替代行為可以找人聊天或嚼口香糖來紓壓,針對問題的行動力才能有效地自我改變。因此,認識自己是很重要的鍛鍊。

克服社交恐懼症第二步:設定目標,我真心想要什麼?

社交恐懼症

(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容易忘記真正的目標/圖:123RF)

光是承認自己的弱點還不夠,還必須認真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例如:我到底渴望什麼?我想成為怎麼樣的人?我到底想完成什麼事情?未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想在別人面前呈現一個怎樣的自己?

設定目標超關鍵!就好比你今天想要去某個地方,如果你沒有目標的話,就連怎麼去?去到哪裡?花多少時間?這些根本沒有頭緒,更別提會有什麼行動力了。

若沒有把真正想要什麼搞清楚,怎麼努力都是白費的,甚至可能讓自己跟目標背道而馳,最後根本離自己想要的事物越來越遠。你會發現,很多人並沒打算玩真的,比方說,很多人整天喊著要減肥,但嘴巴依然吃不停。因此,若是渴望讓改變真正發生,就要為自己訂出一個目標。

關鍵來了!設定的這個目標,必須是你自己看得見,旦又有一點挑戰的感覺,你必須要脫離現在的舒適圈才能去達成,但這個目標又不會讓你完全做不到,因為設定合適的目標,才會讓你相信自己其實是可以完成的。如果一開始太貪心,設定的目標太大了,大到讓你的心裡沒辦法相信,那麼設定這個目標,對你而言是沒有意義的,設定目標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付諸行動力的方向。

唯有,設定了目標之後,每天早上起來才會知道自己到底要完成什麼?有哪些事情自己應該要去做?雖然這個目標,現在離自己還有點遠,但是沒關係,它確實是可以完成的,唯有「真心相信」自己可以做的到,才不至於一下子就放棄了。

克服社交恐懼症第三步:評估現況,我願意犧牲什麼?

社交恐懼症

(想獲得也必定要有捨去 /圖:123RF)

第一步找出核心問題之後,也設定好合適的目標,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了,接下來就得知道自己目前有多少資源,評估自己預備怎麼達到這個目標?畢竟一廂情願地為自己訂目標是空泛的,因為很有可能自己根本沒有達成那目標的條件。

畢竟,跑馬拉松是目的,一個有在跑步的人跟一個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賽前擬定的運動計畫就會截然不同。因此,弄清楚自己到底欠缺什麼至關重要。

第一:了解自己的實力到哪裡?

第二:了解自己跟目標的距離?

這樣子,才能夠拿自己擁有的資源去交換自己渴望的目標,例如:用汗水與時間去交換身材;用心力與金錢去交換語言能力,畢竟沒有人可以什麼都要,藉由評估客觀條件與了解現況,貫徹3大行動力心法,獲得自己真正渴望擁有的人生。

看到這裡,迫不急待找回行動力了嗎?最後,不妨寫下兩件事:1寫下一件想達成,卻一直未能達成的目標。2這個目標對你的意義?達成之後有什麼好處?如此一來,距離夢想,又更近一步了。

 

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


 

讓孩子認識自己,激勵自主學習,親子關係不可忽略這3個溝通技巧

認識自己


「為什麼他們都不肯多用功一點!」孩子總是不主動學習,親子關係中父母總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啊!親子關係中,許多父母渴望孩子跟自己無話不談,卻忘了傳達愛的溝通技巧,不少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技巧近乎於零,常以責罵批評、嘮叨碎唸、威權命令等取代對孩子的關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跟你說學校的事了。

以下分享3大關鍵溝通技巧,協助父母與孩子建立美好親子關係。

為什麼孩子會在父母面前禁閉心靈呢?

認識自己

(別讓孩子拒絕與你溝通/圖:123RF)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過:「孩子在想什么?面臨怎樣的問題?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秘密的盒子。在這個盒子裡,有動物、有人物、有夢境、有情緒,雜亂無章地塞在里面。如果不經常打開來看看,有一天當你不經意地打開時,也許會從裡面跑出一只老鼠來,嚇你一大跳。」

許多父母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不去理解孩子的想法,一昧以自己的想法主觀去推斷,這樣子的結果就是親子關係緊張。如此一來,無論父母怎麼激勵孩子,結果都會是「恨鐵不成鋼」。別忘了,溝通技巧,也是一種教育方式。

讓孩子更認識自己方法一、不當法官,學做律師,聽孩子把話說完

認識自己

(把孩子的話聽完/圖:123RF)

如果,孩子一發生問題,父母就立即當起「法官」教訓孩子,等於直接斷絕了進入孩子內心世界的機會,誰都有犯錯的時候,家長也不例外。尤其,當父母以權威式或指責式的口吻,很容易讓孩子引起極大的反彈。因此,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務必先放下評估判斷,要以開放的心胸和關心的口吻,引導孩子說出他的想法,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嘗試去傾聽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在親子關係中,第一個溝通技巧,就是「理解」。放下預設立場與批判,花時間去傾聽孩子真正的想法與需求。

例子A:這太困難了,你不可能完成。➙ 只要,你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

讓孩子更認識自己方法二、不當裁判,學做啦啦隊,給孩子需要的支持

認識自己

(避免用批判的方式溝通/圖:123RF)

親子關係中,有些父母喜歡幫孩子做決定,自作主張去當「裁判 」,用干涉與限制來保護孩子,最常聽到的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甚至直接為孩子做決定。回到課業上,即使孩子表現不那麼突出,只要父母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引導孩子以正確心態面臨失敗,扮演好孩子的「啦啦隊」,以支持代替限制,父母就會是孩子最有力的後盾,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做主,才能夠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與自信。

在親子關係中,第二個溝通技巧,就是「尊重」。放手,讓孩子學習做決定,他不是學不會,而是沒有被給予機會,學習如何去做。

例子B:隔壁小華不是跟你同班,也在同一個補習班,人家就不錯,你怎麼每次都不如他?➙ 只要學習他的方法,然後認真去做,你也可以有辦法!

讓孩子更認識自己方法三、不當老師,學做朋友,與孩子平等交流

認識自己

(當身分地位不對等時,溝通較難深入/圖:123RF)

孩子需要傾聽,父母卻給了他們一大堆的建議,卻說這都是父母的愛。在親子關係中,一旦父母只想當「老師」下指導棋,孩子跟父母永遠是不平等的。唯有父母願意與孩子平等相處,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引導孩子說出真正的感受,才有機會跟孩子當「朋友」,與孩子一起分享過程的艱辛與快樂,波折與歡笑,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真正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在親子關係中,第三個溝通技巧,就是「平等」。放下家長的架子,蹲下來與孩子對話溝通,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心靈。

例子C:連這些也做不好,我真是。➙ 你現在可能做不好,但沒關係,慢慢往這個方向努力,就會越來越擅長了。

父母愛孩子,卻無法永遠保護一輩子,孩子只有去經歷,才有機會蛻變長大成人。父母在家庭的角色,只是扮演一個管理者,掌握好這3大溝通技巧,幫助孩子更加獨立與自信,才能達到激勵孩子自主學習、健康成長的效果。

 

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


 

讓你更認識自己,6個方法!不再對人生方向感到迷惘

苓業國際-認識自己

你認識自己嗎?知道自己的價值嗎?對未來有什麼理想和規劃?無論你想做什麼,都必須學會認識自己,透過自我探討,在認識自己課程中可發掘潛能與力量,思考生活的方向與目標,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認識自己」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自我覺察的定義是「個人對於自己的個性、能力、想法和慾望等方面的瞭解」。在生活中,是否能察覺自己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是否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喜好與習性?別人眼中的自己是怎麼樣?這些都是自我察覺探討的一部分。

認識自己是一種能力,對於個人的生涯規劃以及生存價值都極有幫助。那麼,該如何「認識自己」呢?善用以下6個角度思考,幫助自我探討,更能深入瞭解。

認識自己一:價值觀(Values)

認識自己

(妳有好好的認識過自己嗎?/圖:123RF)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例如「幫助別人」、「富有創造力」、「健康第一」、「小心理財」等,這些思想會引導你去做出相對應的行為模式。許多心理學實驗研究發現,當一個人感到疲倦時,有明確價值觀的人,這些「價值觀」所產生的動力可以克服倦怠感,持續驅動人向前邁進。

平時可透過自我探索、思考,並將自己認為「對的事」、「自己想做的事」等理想抱負寫下來,透過這樣的過程,整理出自己的價值觀,這套價值觀能幫助定義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也能成為過程中評估與檢視的標準。

認識自己二:興趣(Interests)

了解自己在哪方面有興趣、有熱情,願意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研究探討。想要找出自己的興趣,可以自問以下幾個問題:

■我喜歡專注什麼樣的話題?

■我對於什麼事情充滿好奇?

■我對於什麼事情會有顧慮?

找到熱情與興趣是對自己生命的探討過程,它是一個長時間的旅程,經由時間、經歷不斷堆疊,自然能越來越接近自己。 

認識自己三:氣質(Temperament)

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的氣質/圖:123RF)

氣質(Temperament)是心理學名詞,指得是一個人的內在人格特質,它通常是天生的,而不是後天學習來的。現代遺傳生物學者認為,許多先天性格都由基因所影響。透過以下幾個問題,有助於瞭解自己的性格。

■我喜歡與人相處還是一個人?(外向或內向)

■我是一個企劃者還是執行者?

■當我在做決定時,是跟著感覺走還是根據事實和思考?

■我喜歡規劃細節還是大方向?

認識自己四:生理節律(biorhythms)

生理節律是指一個人打從出生起,體力、情緒、智力的週期性變化,可透過自我認知,更了解自己的生理動態,譬如:

■ 我是個晚起或早起的人?

■ 一天當中我的能量在什麼時刻達到高峰?

■ 一天當中什麼時候較為低潮?

了解自己的生理節律並順從它,有助於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例如,我是個晚睡晚起的人,通常在晚上接近凌晨最有靈感,因此會選擇在半夜創作;早上起床後總是昏昏沉沉,此時會選擇較輕鬆的文書工作;選擇在自己最有能量、頭腦最清晰的午後做企劃或決策。

認識自己五:使命感和目標(Life Mission and Meaningful Goals)

認識自己

(目標是形塑一個人的重要指標/圖:123RF)

「你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事情是什麼?」透過這個問題,找出自己生命中的使命感與目標,而這通常也會成為生涯規劃的影響指標。例如,廣為人知的慈善家陳樹菊,因早年困苦且生病的家人受到外界幫忙,於是日後她將辛苦賣菜的錢捐給需要的人,「賣菜捐錢」對於陳樹菊來說,就是她人生中的使命感與意義。

認識自己六:優勢(Strengths)

所謂的優勢,並不單單指技能或才能,而是還包括了如忠誠、尊重他人、熱愛學習、情商與品格等優勢。了解自己的優勢是建立「自我信心」的基礎,同時也透過自信的建立,發展更多人生的可能性。同理,在發掘自己的優勢過程中,也會了解自己不擅長的部分,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更能誠實面對自己。

認識自己是一條漫長的路,且會隨著外在環境與內在心境的轉變而有所不同,保持一顆開放探索的心,將會發現更多「不一樣的自己」,讓生命有更多可能。如果不知道如何開始,也可以透過認識自己課程,讓他人協助,也能釐清自己的盲點。

參考來源

Psychologytoday

 

 

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


 

有效的溝通技巧不等於說服!如何拓展人脈,先搞清楚這三種心理認知

有效的溝通技巧,人際關係,職場關係,苓業國際教育學院

許多人的工作,需要與人合作,甚至需要經營人脈,其中有效的溝通技巧與銷售技巧,是很多人想練就的能力。但是,要想成功經營一段人脈,溝通技巧與銷售技巧僅佔了一小部份,經營人脈不可忽略對方這三種心理認知,才能在職場無往不利!

在談心理認知之前,溝通技巧有兩大迷思得先釐清:

溝通技巧迷思一:共識來自於說服

有效的溝通技巧,人際關係,職場關係,苓業國際教育學院

(用同理心才能讓人心服口服/圖:123RF)

請記住!沒有人喜歡被說服。

不少人為了贏得對方認同,不斷地拋出自己的想法,並對別人的論點做出反駁,這會給人一種咄咄逼人的態度,這樣子的溝通並不是在尋求共識,反而像是在強迫別人接受你的意見。

所以,有效的溝通技巧並不是去說服,反而要讓對方覺得「你和他/她站在同一邊」,自然引導對方去接納並理解你的看法,即使意見分歧有所差異,在過程中尋找彼此的交集點,這才是有效的溝通技巧之精隨。

溝通技巧迷思二:合作來自於利誘

有效的溝通技巧,人際關係,職場關係,苓業國際教育學院

(溝通合作必須為彼此創造價值/圖:123RF)

利誘,沒有錯!畢竟,如果沒有給別人好處,對方為什麼要跟你合作?

但在經營人脈的過程中,凡是只談利益跟好處,對方只會因為「更大的好處」而離開你,用低價折扣爭取來的客人,即使有機會合作也是短暫的。因此,除了站在對方的立場,給予對方物質上的利誘之外,有沒有辦法給他精神上的利誘。比方說,強調自己的信用、服務與熱忱;會顧慮對方的需求、觀點與感受等等。

在經營人脈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活在自己以為的狀態,其實並沒有在真正的跟眼前的人互動。一個好的溝通技巧,是引導對方合作,然後各得其利,才是經營人脈的真正目的!要贏得合作,不只有利誘,要去思考能給對方的價值在哪裡?

有效的溝通技巧,人際關係,職場關係,苓業國際教育學院

(掌握技巧說服對方/圖:123RF)

以下就來談銷售技巧中,不可不知的三種心理認知

第一個銷售技巧是「讓對方先擁有」

通常,人會對屬於自己的東西,在主觀感受上會覺得它更有價值,稱為「稟賦效應」,這一塊的實際應用,像是免費試用或滿意保證等等,讓顧客更容易把商品帶回家,所以在想要爭取對方共識的過程當中,放低門檻給對方嘗試,會比直接說服更有影響力呢!

第二個銷售技巧是「讓對方先投入」

人有一種很特別的心理,一旦先投入了,這個時候就比較不願意收手了,常見在投資上,因為人的心理總先預期看不到的獲益,忽略當下會有的損失,這一塊實際應用上,讓對方先投入的關鍵,就是給對方一個長期承諾的誘因!比如說在銷售裡面,一次買一年會比較便宜,一次多買一些份量,比較優惠等等。

第三個銷售技巧是「讓對方先下決定」

有時候我們常常會有一個錯誤的想法,會覺得我只要給對方越多的資訊,越多選項越好。但,其實不然。人的內在運作是很特別的,沒有人希望自己是笨蛋。因此在選擇上,人常見一種現象,就是對於自己選擇的事物,有主觀性的偏好,很容易會忽略其他可能選項。所以這個時候,給對方一個簡單的選項,比較容易取得對方的合作。

有沒有發現,這三種心理認知都用「讓對方」開始,在經營人脈的過程中,只要認知到對方在乎的,放下「共識就是要說服」和「合作就是要利誘」等迷思,距贏得訂單的日子就不遠了。

參考來源

讓對方願意合作的三種心理認知 | 啟點文化

 

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


 

做人好難…!為何人際關係相處不好?因為你只敢活在別人眼中

人際關係相處,人際關係問題,人際關係技巧,人際關係課程,溝通課程

人際關係相處當中,你總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當別人有需要的時候,你也甘願先放下自己手邊的事,花時間、精力去幫助他人。為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你做了很多事、幫了很多人,你每天都用類似的心境過生活,然而,晚上回到家,一個人關上房門後,你卻發現自己的內心很不快樂…這,是為什麼?

因為,你只是努力活在「別人眼中」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藉由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的人際關係是好或差。這印證了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庫利(Charles Horton Cooley)提出的「鏡中自我」,說明我們對自我的看法,常常是基於旁人對自己的反應和知覺所產生,表示我們會受到「重要他人」的影響。然而,過於在意別人的眼光,活在「別人眼中」時,反而容易使我們迷失了自己。

我們知道,大家基本上都喜歡「好人」,因此在人際關係當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好人」,可以圓融得與他人相處、受人歡迎、有好人緣。也正因此,有些人在不經意間拋棄了自己的原則(甚至根本沒有為自己樹立原則),沒有自我的生活重心,盲目迎合他人,渴望從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卻不明白這樣的做法既膚淺又不討人歡欣。

「扮演」好人讓你有所期待?小心落空心生委屈、仇恨…

當我們拋棄自己的原則,為了討好別人而努力,我們就搞錯方向了。因為那樣的做法是在「扮演」好人,而不是「成為」好人。當我們努力「扮演」好人,就肯定會有「期待回報」的心態。這「回報」可能是任何形式,但無論它(回報)是什麼形式,只要有所期待,就會讓自己不太愉快。

「期待回報」跟「感覺委曲」是緊緊相連的,因為當掌聲不及期待,或者期待落空時,內心可能就會有一些聲音,例如:「他怎麼可以把我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為什麼我做了這麼多,他還是對我那麼冷淡?」諸如此類的聲音在心中無限迴轉,結果把自己看成最「委屈」的人,甚至心生仇恨,認為別人都虧欠自己,因此讓自己很不快樂。所以,當你認為自己在人際關係當中有委屈時,問問自己:「我是否帶著『期待回報』的心態去付出、去給予?」

好人不能扮演,那要如何「成為」?樹立原則,並持守原則 人際關係才會加分

在人際關係中,無論是主動、被動,只要是出於勉強或刻意的付出,都不會為自己的人際關係加分,也很難讓人產生感謝,因為那只會讓人感到壓力,甚至希望與你保持安全距離。既然知道是如此,我們就別再勉強自己「扮演」好人。

如果心裡知道自己其實有哪些原則,就不要再隨便打破自己的原則。例如,晚上9點是陪伴家人很重要的時間,那麼無論如何自己都要把這段時間空出來,除非緊急事件,否則絕不輕易把自己的時間隨便瓜分掉。因為如果有一次為了其他非緊急需求而打破原則,別人就會認為「這對你來說也不是什麼重要的原則」,就會有第二、第三次來打擾的可能。

如果自己本來沒有什麼原則,也可以藉由感受到自己心裡的「勉強、刻意」,而明白這是自己的其中一條界線,此後就能在這條界線中為自己樹立原則。例如,明明自己手邊的事情多到爆炸,同事過來問說可否幫個忙?這時不要急著回答,而是要先衡量自己目前手邊的狀況與他的需求,如果自己真的幫不了忙,就要懂得婉拒,或提供對方其他建議(例如找B先生幫忙);如果他不急,或許可以答應他,但要表達清楚「會慢一點才能完成他的需要」。

了解自己就能輕鬆「做自己」

樹立原則,最重要的就是先了解自己,明白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能接受什麼、不能接受什麼;幫忙可以幫到什麼程度,付出可以付出到多少。既然是好人,就不用「扮演」好人,若是因為害怕拒絕會讓別人失望,那就代表自己只是努力活在別人眼中,而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清楚如何「做自己」。

「做自己」不是要我們很自大、很自我,而是知道如何分配自己的資源去創造更好的人際關係,不用委屈自己去做「不想」或「做不到」的事情,也不會事事都需要別人給予回報,因為當我們願意幫助他人,是發自內心的去做,不會覺得辛苦,也不會覺得委屈,因此會很容易感到愉快,也會覺得人際關係很圓滿踏實。

 

一堂課翻轉人生 早鳥優惠限時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