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与管理其实不是一门「专业」! 5大管理迷思破解  

領導與管理-首圖

想成为一位杰出的管理者或经理人,除了拥有该领域的专业能力,更要精通管理,学会掌握团队的运作及进度,才能带领团队不断成长。然而,这些道理说起来容易,却做起来难!对管理的错误迷思,常让许多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大幅拉低团队的运作成效。

以下整理了5大管理者常见的错误迷思和解析,无论是资深管理者,或像是富二代接班的新兴管理者,都值得一看。

领导与管理迷思一:「管理」是一门专业

領導與管理-1

(管理无法有公式解图:123RF)

迷思:领导与管理是一门可以学习的专业,团队遇到问题时,每个领导者都可以依管理学理论找到最正确的管理方法。我们也可以藉由修习管理学课程,或多钻研领导与管理案例来成为一位好的管理者。

真相:比起专业,领导与管理其实更偏向实务的「思维」。因为管理的情境是动态的,无论人、问题、资源都会因不同的情境有所差别,所以没有一套理论能涵盖所有的情况。此时,一位管理人的价值,就在于他遇到问题当下,如何想出下一步的「思维」。想培养思维,可以时常练习,在预设的专案情境中思考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会比苦读管理学理论更加实用。

领导与管理迷思二:管理者负责「下指令」,下面的人负责「执行」

領導與管理-2

(管理并非纯粹完全的脱离执行图:123RF)

迷思:管理者和团队成员的分工是很明确的。一般来说,管理者会在团队中担任「规划」和「下指令」的角色,为团队制定前进的方向与策略;团队成员则在收到指示后,执行被交派的任务。

真相:除非团队规模够大,否则一般团队执行专案时,都会遇到突发状况等人力不足的时刻。此时,管理者不能只负责领导与管理,他必须也要成为人力,和团队一起执行业务,度过人力紧缺的状况,并且与其他人共体时艰。

领导与管理迷思三:管理者是团队中「最有能力」的角色

領導與管理-3

(管理并非一定是最资深最有能力的人图:123RF)

迷思:身为领导者,管理者通常会是团队专最资深及最专业的角色,负责带领经历较少的成员们一起努力。

真相:尽管管理者拥有领导与管理团队及专案的能力,却不一定是团队中最有专业能力、或最了解每个团队成员的角色,团队成员都比管理者年长的状况也有可能发生。

为了替团队制定良好的执行策略,不要对成员「指手画脚」、给每个人适当发展的空间,并将团队成员纳入决策的讨论环节、适时问他们的意见是绝对必要的。

领导与管理迷思四:管理者要能为每项工作制定KPI

領導與管理-4

(KPI 管理虽方便但有时会不够全面图:123RF)

迷思:为了方便领导与管理,管理者应该要为团队成员的每份工作制定KPI,以利于成效的追踪和检讨。

真相:过度的追求KPI,会让团队成员背负数字的压力,一心让数字达标,而牺牲成品的质量,因此,主管不应把KPI 当成唯一的审核指标。理想情况下,管理者应该要和团队每个成员聊过,知道大家对工作的看法及期待、并清楚每个职位对于团队的「独特价值」,进而制订出对团队不同成员的要求和期待。

领导与管理迷思五:好的管理者,要让团队效率越快越好

領導與管理-5

(不能一昧要求效率,在规划完全的状况下才能求速度图:123RF)

迷思:时间是金钱,一位理想的管理者,应该要能提升团队的做事效率:当事情越快完成,越能展现管理者的领导能力。

真相:身为领导与管理者,你做的任何决策都会影响团队的后续作业和规划。因此,

在制定团队方针或重要规划时,记得要全盘思考、并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千万别忘了抢快、求效率就草率用管理者的身分下决定,若是后续产生问题,反而要花更多的时间弥补。值得花时间讨论的议题,就要确实花时间讨论。

以上5点,是一般管理者常有的管理迷思和破解,希望能帮各位管理者厘清领导与管理的知识重点,让团队成效更加提升。

参考来源

经理人

哈佛商业评论

 

一堂课翻转人生 早鸟优惠限时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