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做人好難…!為何人際關係相處不好?因為你只敢活在別人眼中

人際關係相處,人際關係問題,人際關係技巧,人際關係課程,溝通課程

人際關係相處當中,你總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當別人有需要的時候,你也甘願先放下自己手邊的事,花時間、精力去幫助他人。為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你做了很多事、幫了很多人,你每天都用類似的心境過生活,然而,晚上回到家,一個人關上房門後,你卻發現自己的內心很不快樂…這,是為什麼?

因為,你只是努力活在「別人眼中」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藉由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的人際關係是好或差。這印證了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庫利(Charles Horton Cooley)提出的「鏡中自我」,說明我們對自我的看法,常常是基於旁人對自己的反應和知覺所產生,表示我們會受到「重要他人」的影響。然而,過於在意別人的眼光,活在「別人眼中」時,反而容易使我們迷失了自己。

我們知道,大家基本上都喜歡「好人」,因此在人際關係當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好人」,可以圓融得與他人相處、受人歡迎、有好人緣。也正因此,有些人在不經意間拋棄了自己的原則(甚至根本沒有為自己樹立原則),沒有自我的生活重心,盲目迎合他人,渴望從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卻不明白這樣的做法既膚淺又不討人歡欣。

「扮演」好人讓你有所期待?小心落空心生委屈、仇恨…

當我們拋棄自己的原則,為了討好別人而努力,我們就搞錯方向了。因為那樣的做法是在「扮演」好人,而不是「成為」好人。當我們努力「扮演」好人,就肯定會有「期待回報」的心態。這「回報」可能是任何形式,但無論它(回報)是什麼形式,只要有所期待,就會讓自己不太愉快。

「期待回報」跟「感覺委曲」是緊緊相連的,因為當掌聲不及期待,或者期待落空時,內心可能就會有一些聲音,例如:「他怎麼可以把我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為什麼我做了這麼多,他還是對我那麼冷淡?」諸如此類的聲音在心中無限迴轉,結果把自己看成最「委屈」的人,甚至心生仇恨,認為別人都虧欠自己,因此讓自己很不快樂。所以,當你認為自己在人際關係當中有委屈時,問問自己:「我是否帶著『期待回報』的心態去付出、去給予?」

好人不能扮演,那要如何「成為」?樹立原則,並持守原則 人際關係才會加分

在人際關係中,無論是主動、被動,只要是出於勉強或刻意的付出,都不會為自己的人際關係加分,也很難讓人產生感謝,因為那只會讓人感到壓力,甚至希望與你保持安全距離。既然知道是如此,我們就別再勉強自己「扮演」好人。

如果心裡知道自己其實有哪些原則,就不要再隨便打破自己的原則。例如,晚上9點是陪伴家人很重要的時間,那麼無論如何自己都要把這段時間空出來,除非緊急事件,否則絕不輕易把自己的時間隨便瓜分掉。因為如果有一次為了其他非緊急需求而打破原則,別人就會認為「這對你來說也不是什麼重要的原則」,就會有第二、第三次來打擾的可能。

如果自己本來沒有什麼原則,也可以藉由感受到自己心裡的「勉強、刻意」,而明白這是自己的其中一條界線,此後就能在這條界線中為自己樹立原則。例如,明明自己手邊的事情多到爆炸,同事過來問說可否幫個忙?這時不要急著回答,而是要先衡量自己目前手邊的狀況與他的需求,如果自己真的幫不了忙,就要懂得婉拒,或提供對方其他建議(例如找B先生幫忙);如果他不急,或許可以答應他,但要表達清楚「會慢一點才能完成他的需要」。

了解自己就能輕鬆「做自己」

樹立原則,最重要的就是先了解自己,明白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能接受什麼、不能接受什麼;幫忙可以幫到什麼程度,付出可以付出到多少。既然是好人,就不用「扮演」好人,若是因為害怕拒絕會讓別人失望,那就代表自己只是努力活在別人眼中,而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清楚如何「做自己」。

「做自己」不是要我們很自大、很自我,而是知道如何分配自己的資源去創造更好的人際關係,不用委屈自己去做「不想」或「做不到」的事情,也不會事事都需要別人給予回報,因為當我們願意幫助他人,是發自內心的去做,不會覺得辛苦,也不會覺得委屈,因此會很容易感到愉快,也會覺得人際關係很圓滿踏實。

 

一堂课翻转人生 早鸟优惠限时报名


 

拯救社交恐懼症? 這兩大信念是人際關係問題的絆腳石

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技巧,人際關係問題,社交恐懼症,苓業國際教育學院,黃鵬峻

社交,是許多人的罩門。你是否會一上台,就緊張到說不出話來?人一多就無法自在?不敢主動交朋友?參加宴會場合,害怕成為人群焦點?其實這類的「社交恐懼症」,在人際關係中很多時候跟「心態」有關,久而久之就成了限制型信念,對人際關係有著極大的影響。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天生患有「社交恐懼症」,但其實只是採用信念來思考人我關係,最常見的兩種心限制型信念分別是:

限制型信念 人際關係問題一:大家都在注意我

在人際關係中,面對社交或公開場合,會感到強烈恐懼或焦慮的人,很多人皆是深受到內在信念所限制,以致於在社交場合過度焦慮,無法放鬆表現自己,不時會害怕自己的行為表現會出糗或難堪,總認為別人時常會注意自己的表現。尤其當自己意識到表現未如預期時,便推測所有人也一定察覺到了自己的缺點。

限制型信念 人際關係問題二:我這次一定會出醜,他們會覺得我沒用、無能

人們對於自己的表現常有不合理的負面想法,常以為自己可以未卜先知,預計最糟糕的情況將會出現,或者以為自己能知道別人在想什麼,然後心裡認為別人一定會對自己作負面評價。一旦負面的預期成真了,又會使自己在社交場合更加退縮、恐懼,以致於自信心破產。

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技巧,人際關係問題,社交恐懼症,苓業國際教育學院,黃鵬峻

(認識自己的恐懼 圖:123RF)

該如何突破限制性信念?

在人際關係問題中,限制性信念是可怕的阻礙,會無法與人建立關係。苓业国际教育学院創辦人黄鹏峻表示,「很多人想成功,只靠意志力,那就會很辛苦,你必須要有個環境,彼此互相鼓勵,因為環境永遠大於個人意志。」

人際關係所觸動的信念,宛如一座座冰山,唯有透過自我探索,才有機會照見不易察覺的心理底層,知名作家拜倫.凱蒂蒂(Byron Katie)曾著有《一念之轉》(Loving What Is: Four Questions That Can Change Your Life)來幫助讀者進行轉念,消除負面的心態。

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技巧,人際關係問題,社交恐懼症,苓業國際教育學院,黃鵬峻

(用問答的方式替自己解答 圖:123RF)

問自己這四句話,讓心靈自動回答

僅有四句問話,拜倫.凱蒂教我們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所有煩惱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是真的嗎?

第二個問題:我真的知道這是真的嗎?

第三個問題:當我一直持有這個想法,我會得到什麼?

第四個問題:如果我沒有這個想法時,我會是怎樣的人?

轉念示範:我覺得大家都不喜歡我。

第一個問題:這是真的嗎?

(我的想法:我覺得「大家都不喜歡我」,這是真的嗎?)

讓你的心安靜下來、等一會兒、讓心靈來回答。

第二個問題:我真的知道這是真的嗎?

(我的想法:大家真的都不喜歡我嗎?)

再一次,仔細考慮:我真的知道任何事情的真相嗎?

第三個問題:當我一直持有這個想法我會得到什麼?

(我的想法:當我認為他應該喜歡我時,我會怎麼對待他?我會怎麼做?例如:給大家一個臭臉?獨來獨往?)

現在閉上你的眼睛,冥思大家都不喜歡我,而你回應他一個「臭臉」或是獨來獨往。假如你這麼做,你感覺如何?

是否能保有此信念「大家都不喜歡我」而不痛苦呢?若會痛苦,身體哪個部位有不舒服的反應?讓這個問題在心裡多停留一會兒。

第四個問題:如果我沒有這個想法時,我會是怎樣的人?

(我的想法:如果沒有「大家都不喜歡我」這個想法,我的情況會怎麼樣?)

冥想你在假想敵面前、在那個不喜歡你的人面前。現在想像並看著這個人,放下「他應該要喜歡你」的念頭,讓自己安靜一下,你看到什麼?是不是有一股平靜祥和的暖感在心中油然而生了。

保持覺察 不輕信腦袋中的聲音

苓業-社交恐懼症-保持覺察

(限制性信念可透過不斷的覺察跳脫 圖:123RF)

在人際關係中,常見的限制性信念,就是「大家都在注意我」、「我這次一定會出醜」、「他們會覺得我沒用無能」、「大家都不喜歡我」等等,其實這些限制性信念,都是經不起檢視的,只要人一旦相信了它,就會深陷其中;相反,若能勇敢向它頂嘴、挑戰它,它就對人越沒有影響力。透過自我覺察,幫助自我脫離限制性信念的魔掌,讓內在不再被恐懼所羈絆,輕鬆擁有美好的人際關係。

參考來源

你有社交恐懼症嗎? 

「轉念作業」4步驟,找回專屬的快樂 

苓業國際教育學院|Facebook

苓業國際教育學院|一切從想要變得不一樣開始  官方網站

 

一堂课翻转人生 早鸟优惠限时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