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成为斜杠青年的5种方法,你的人生不只一条路

斜槓青年


斜杠青年是最近热门的讨论议题,「斜杠」一词是由英文Slash而来,指得是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方式。这些族群通常会以「斜杠」来做自我介绍,譬如,我是设计师/工程师/部落客/演说家,也可以说是多重专业收入的工作者。

许多人向往成为斜杠青年,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与兴趣,可以不被单一的工作性质绑住,又能时时刻刻学习成长,探索自己的更多可能性,甚至可以透过不同的专业服务,增加更多的收入。

这样的生活方式看起来挺吸引人,那么,该怎么成为斜杠青年?怎么培养自己有多元专业技术,并具有「变现」的能力? 以下是成为斜杆青年的5种方法:

成为斜杠青年守则一、走出舒适圈,保持求知欲

斜槓青年

(勇敢走出舒适圈/图:123RF)

想成多元专业工作者,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走出自己熟习的环境,透过各种社交媒体、展览、演讨会等线上线下活动,了解不同领域的专业与话题,藉由交流学习,培养第二或第三专长。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转动速度太快,以往单一专业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没价值,甚至容易被机器人取代,因此,发展多元技能也成为「必要」的能力之一。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随时保持求知欲,持续学习成长,才能不被「变」的浪潮所淹没。

成为斜杠青年守则二、把握工作资源,不排斥新的业务

很多人想成为斜杠青年,但每天埋没在繁忙的工作中,下班后就已精疲力尽,根本没有心力再学习新事物。其实,除了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进修外,在工作中也能培养不同专长,把握每个新业务的工作机会,从中学习不同的工作技能,利用工作来培养自己多元的能力。

成为斜杠青年守则三、从专精第一项专业开始

斜槓青年

(虽然斜杠但还是得讲求专业/图:123RF)

斜杠的定义,并不是不断的兼职各种工作,而是从一项专业中深耕,并从中延伸出更多的专长。例如,一位视觉设计师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程式,因此进修学习写程式的能力。在两个领域深耕之后,有许多的心得与想法,进而成为专业领域的部落客,更甚至开办演讲,分享经验给更多人。

 

从一个设计师,进而成为工程师、部落客、演说家,这一系列的「斜杠」旅程,是建立在一个专业开始,反之,若没有专业支撑,这一条路很难走下去。

成为斜杠青年守则四、找出自己的优势,经营个人品牌

你的专长是什么?想专攻哪个领域?工作中有什么学习机会?找出自己的优势,利用身边的资源,为自己打造个人品牌。譬如,上述所提起的设计师,因为工作的关系必须接触程式,而进修学习程式语法,尔后将两者能力结合,成为撰写部落格的教学题材。

 

利用工作上的「资源」,打造个人「品牌」,而「部落格」则成为打造个人品牌的手段之一,持续长期经营,「你」这个人的「企业形象」,会成为日后成功的一大利器。

成为斜杠青年守则五、多重专业的「资源整合」能力

斜槓青年

(资源整合才是斜杠青年出头天的方式/图:123RF)

很多人认为,斜杠的定义是要同时做很多份工作,利用不同的专业来创造更多的收入。其实,斜杠的价值不是只有高收入而已,随着「斜杠」的能力持续增加,多重专业将会逐渐「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斜杠」最大的价值。

如大多的企业家一般,藉由资源的整合,让个人能更系统化的去运用资源,而不只是单纯花费时间换取金钱。

透过以上5个方法,找到自己深耕努力的领域,并藉由发展更多元的专业,你也能成为人人口中的斜杠青年,为自己创造更多可能性。

 

一堂课翻转人生 早鸟优惠限时报名


 

招募人才找到「踏实新鲜人」兼职多≠斜杠青年!

招募人才

主管在看社会新鲜人履历,招募人才的时候,一定都会看看这个人有过什么兼职经验或专长所在,虽然这些指标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要招募人才却也不完全可靠。难道,兼职经验多或沟通技巧佳,就能代表他是个人才?主管们,醒醒吧,并不然!

刚毕业的学生,心里往往都急着找到一份符合自己期待的工作,因此无不搬出「十八般武艺」来凸显自己毕生的经历与价值,但是冷静想想,但招募人才的时候,刚毕业的学生,过去四年扣掉吃饭、睡觉和读书的时间,能有多少精力做多少兼职呢?他又是如何扮演自己时间的主人,来度过大学四年的岁月呢?

 

为什么反思这些问题很重要?我们先从一个很红的词汇说起-斜杠青年。

招募人才

(招募人才-多身份的自己)

招募人才,他有10种身分,是「斜杠青年」?还是在「找自己」?

去年(2017)开始,「斜杠青年」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词汇,「斜杠」(/,Slash)的概念,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玛希.艾波赫在他的著作《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中提出的,词意可简单解释为「拥有多项专业身分的人」。

 

在经济不景气的大时空背景下,不只产业想尽办法因应挑战,年轻人也希望自己的职涯规划经得起环境考验,因此当「斜杠青年」出现时,许多年轻人都立志以此作为自己新的人生标竿,期待自己将来在社会上能多几个撇(/),证明自己是有多项价值的人才,不会沦为被淘汰的那一位。

 

然而,因为有这样的心志,许多人都忘了「专业需要长时间培养」,结果,很多学生在大学四年间忙着兼职,可能为自己累积了10种身分,认为如此一来就可以增加履历上的斜杠数量,让自己的经历看起来更漂亮一些,还能顺便赚一点学费、生活费,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独立。

 

但是…兼职完一份工作后,你若问问他「学到什么?」,10个大概有6~7个会说:「我学到如何与人相处,这些时间下来我的沟通技巧增进了不少!还认识了更多朋友,经营了一点人脉!」

 

What? Come on!那…他的专业能力呢?他的热情呢?
其实,他对未来可能还很迷惘,只是透过兼职在「找自己」!

 

招募人才如何遇到「斜杠」?

如果每一份兼职到最后学到最多的都是「沟通技巧、经营人脉」,那么对斜杠青年真是天大的误会!并不是说「沟通技巧、经营人脉」不重要,招募人才时,他在最该好好学习、提升专业能力的岁月里,做了他次等重要的事情或者说,那些事情未来再烦恼也不迟!

 

如同上述「斜杠青年」的词意解释,它的意思是「拥有多项『专业』身分的人」,而不是「拥有多项『兼职经历』或『兴趣专长』」,这个「专业」,至少要是通达在该领域的基本知识「之上」,而且有人愿意买单欣赏,甚至还要有领域中的行家承认你真的有专业!

 

所以,「兼职多≠斜杠青年」。兼职多,往往只是急于满足自己内在志气的虚荣心,搞错重点还可能没发现,自己可能是更受不了金钱的诱惑。到头来,只是增加几项表面能力,专业上并没有太多认知深度的增加。

招募人才

(招募人才-兼职多并不见得是斜杠)

所以招募人才时,挑新鲜人到底该看什么?

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最重要的是看他「如何管理时间?如何运用时间?」大学四年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努力读书提升专业能力和成绩固然很重要,却不是要学生都当书呆子。除了成绩,还可以看看新鲜人在校园时做过哪些有价值的事情。例如,担任班级、学会或是社团干部,曾经有过什么实质的贡献?这些是否影响他的专业?还是对他的专业有所加分?

 

另外,兼职也不全然代表他就是一个迷惘的人虽然上述说兼职并不代表一个人很有能力,但如果他不是上述那种「搞错重点的人」,兼职经验有实际的价值贡献,能对他所追求的专业目标有帮助,有抓到时间安排的平衡点,甚至有该专业领域的人为他背书,那么,这样的兼职就不至于被否认,还可以为他所向往的专业领域加分。

 

主管在面试新鲜人招募人才时,要从对方的言谈里了解到:

  1. 他如何作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2. 他如何在课业、活动、兼职、家庭和基本生活中取得平衡点?
  3. 他是否在这项专业领域中有一定程度(或是较深)的认知与观察?
  4. 他会不会是「还在找自己」,一心只想快点帮自己多加几撇(/)的迷惘青年?
  5. 他对自己未来的愿景大概是什么?他过去的努力是否都有朝对的方向前进?

这些问题,都是主管们在挑选新鲜人时很好的参考指标。

一条条的斜杠,并不代表他真的是个人才,那可能只是新鲜人「找自己」的记号。
懂得时间分配,作自己的好管家,才是企业所期待的可造之材!

参考来源:

【经理人】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掌握3 个关键,把心力放在「临界知识」上
【Medium】卖闹,你才不是什么斜杠青年-横跨宇宙的星际废话线

 

一堂课翻转人生 早鸟优惠限时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