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OKR KPI 比较,还在仅靠KPI作为唯一的管理依据吗?

OKR KPI 比较,管理不是仅依靠死板的绩效考核约束员工,而是带领员工或团队自主思考,并由员工主动规划如何朝达成最重要的事前进,OKR既可促进团队的合作与沟通,更能帮助企业经营者确保执行项目能朝公司目标迈进,而这样的管理方式与KPI制度有何差异,又有什么样的优缺点呢?

OKR KPI 比较,透过OKR管理优化执行目标,使团队专注于最重要的事

OKR KPI 比较,所谓的OKR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全名为「目标和关键结果」,是一套可定义并追踪目标、完成进度的管理方法。在实施上首先须由领导者定义出企业或团队的最重要目标(Object),在根据此目标由员工或组员自己拟定出2~4个可量化的关键结果,帮助团队中的所有成员更理解「如何达成最终目标」。

让我们以苓业国际教育学院作为示范:
●目标(Object):
希望招募更多学员,藉由苓业的教育平台,培养更多优秀领导者,借此帮助台湾变得更好。
●关键结果(Key Results):
1、安排内部教师进修课程,确保及提升课堂品质。
2、邀请10名以上的学员分享心得与改变,增加课堂的公信力与评价。
3、拟定更精准的行销宣传,确实将课堂宣传锁定有需求的潜在客户。
由上述制定的OKR可明确得知各组团队现阶段的目标与要求,并确保执行项目以达成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前进。

和諧的團隊合作(团队能为共同目标合作/图:123RF)

OKR KPI 比较,制订KPI能促使员工达成率,却容易造成实际执行与目标脱轨

虽说制定KPI制度能增加员工的动力,但仅以KPI作为管理的唯一依据可能会造成实际执行事项渐渐脱离公司或团队最大目标,还可能因为KPI中绩效奖金的设置,使员工把所有心力全被动的放在「完成事项」,而不是主动思考如何达到目标,如此一来不只会影响员工对于工作的热情,还可能造成其他无法量化成KPI的事项没有员工愿意执行,最终影响目标的达成。

OKR KPI 比较最关键的差异在于OKR管理不像KPI是以绩效考核为基础导向,反而是将考核作为整体管理的引导,希望透过管理使员工能主动思考如何协助公司或团队达成目标,这样的核心目的就是希望能让员工在制定自身任务的同时,能以企业或团队整体的最大目标考量,借此巩固实际执行项目与最终的目标不脱离轨道。

KPI容易造成員工對於無績效的事物不感興趣(对绩效外的事物无动力/图:123RF)

以OKR制订管理,以KPI促使成效,双管齐下加速目标达成

OKR KPI 比较下,如果不以考核为核心的OKR管理,虽然能帮助员工更理解如何达成公司或团队目标,但也容易造成员工缺乏执行的动力造成延宕,因此企业经营者或团队领导者不妨思考一下,是否在制定未来目标上可先采用OKR管理协助员工理解公司最大目标,并促使员工主动思考达成目标的方法后,在根据制定好的关键结果上拟订相对应的KPI制度,帮助企业检视员工是否达成的依据与动力,帮助公司整体朝目标加速前进。

身为企业的经营者或是团队的领导者,除了应随时精进各种管理方法或制度外,更应该根据自家企业或团队的需求、特性、目标等综合思考,挑选或什至独家制订出最适合的管理制度,才能帮助员工与企业一同朝相同目标迈进。

延伸阅读:

身为企业经营者,你了解竞争模式的破坏式创新吗?

 

 

一堂课翻转人生 早鸟优惠限时报名


 

打造高效团队!新手主管一定要知道的4件事

谈到管理,只有策略绝对不够,若是推不动团队,目标再远大也是枉然。有好的目标或计划,却无法确切落实,最让新手主管伤脑筋的事多半都在「执行」,如果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再多的纸上作业都是空谈。刚升上主管的你是否也因此伤透脑筋呢?

美国知名企管顧问公司–富兰克林柯维顾问公司(FranklinCovey),专门协助客户提升生产力与组织创新,他们从全球超过1,500 个各领域组织中高阶主管的执行经验,整理出一套「执行力四纪律」(4 Disciplines of Execution, 4DX),针对执行力,除了知道该做哪些事(what)之外,他们更有系统地去找出如何做(how),并将这套发展经验写成《执行力的修练:与成功有约的4 个实践原则》一书,来帮助新手主管快速进入状况。

新手主管|须知一:锁定超级重要目标

团队管理,之所以无法高效,就是因为我们目标太多了。因此,想要提升高效,团队一定要有聚焦行为,聚焦为一点,全力去执行,达成这个目标。切勿多个目标同时进行,成效往往不会太好。那么,该如何设定极重要目标呢?新手主管一定要问自己3 个问题:

A 目标众多,哪一件事最重要?

团队管理,最忌讳多头马车,多个目标进行什么都做,反而抓不到核心。因此,只选一个最重要的核心目标,然后全体协力地往前进,才能够有效地达成目标。

B 把目标放进每日行程表当中:

新手主管,清楚最重要的核心目标之后,每天都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也就是你的日程表有没有排在里面,进而去规划每周要花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在其中。

C 设定最终完成的时间跟数字:

设定目标,一定要有清楚的时间和终点,否则我们会不知道这个目标,实际的检核时间在哪里?等到最终时间一到,就可以用来检核实际目标达成的结果。试着将各项目标具体化、数字化,才能减少认真落差的产生。

新手主管-1

(锁定最重要的目标图/unsplash)

新手主管|须知二:从优先指标下手

要订立优先指标,才知道如何去检核,确保我们可以往这个方向前进。就像开车看仪表板一样,进而了解在往目标前进之中,团队时速多少、还有几公里会抵达、过程中什么补充?

团队无法达成目标的原因,经常是因为新手主管只订立了最终指标。什么是最终指标呢?比方说,三个月后,我们的业绩额要达到500 万,500 万就是最终指标,也就是最后订出来的目标,只定出最终指标的话,就会没有检核标准。

过程中,缺少了检核标准,会无法得知怎么做?是不是哪边犯了错?至于,有哪些指标是优先指标呢?优先指标,就是用来检视我们以多少速度,多少时间完成,会达到我们的目的地终点,过程中用来检核的过程,就是优先指标。

比方说,一个人想从80 公斤减到50 公斤,最终目标也就是50 公斤,至于如何达到50 公斤,确保减去这30 公斤的方法,则为优先指标。

以减重为例,确保卡路里是否超标了?运动量是否足够?这里的「卡路里」和「运动量」就是优先指标。通过每天监测「卡路里」和「运动量」,确保往减重这个方向走,新手主管务必从优先指标下手,更有效执行往目标前进。

新手主管|须知三:设置醒目计分板

团队管理,就跟打比赛一样,一定要有清楚的分数,才会知道目前执行的是落后还是领先。透过每日计分板模式,让同仁对于目标更有感,设置一个清楚醒目的计分板,计分板并不是给老板看的,而是给全体成员看的,要大大公告出来,让大家知道现在数字领先多少,落后多少,确保团队在执行方向的时候,知道我们有没有达成。

设立计分板,有这2 个原则:

第一,计分板,要让大家看得懂,表格必须简单到让团队成员一目了然,可以立

即判断自己所在位置、是赢或输。

第二,透过数字或图表,让团队知道还落后多少百分比,还有多少需要各位一起

努力。比方说,目标是一个月内做到一百万,每日记录达成百分比,让伙伴有一个目标往前冲。

新手主管-2

(帮助团队快速建立共识,同步持续改变。图/unsplash)

小提醒:当团队如期达成目标,新手主管可以带大家一起庆祝喝采,买瓶啤酒一起干杯喝采一下,鼓舞大家往最终点迈进,对激励团队士气有极大成效。

新手主管|须知四:落实当责

一个高效团队管理,每一个都须拥有当责精神,也就是我应该负责什么?我应该承担什么?因此,团队在执行的时候,新手主管一定要定期开会,检核目前的进度。

落实当责,有这3 个原则:

A 报告上一周现况如何?报告上次完成什么进度,只着重在报告执行的目标内容上,不然会让会议重点失焦。

B 检讨计分板的得失分:目前是落后,领先,还是超前,并提出原因以及改进解决方案

C 针对修正来提出建议:清楚地报告上周进度,厘清问题发生的状况,是否有值得鼓励的部分,提出建议方案或解决方案。

KEYPOINT:4 个实践原则

团队管理,有这4 个明确的执行步骤,也就是锁定超级重要目标、从优先指标下手、设置醒目计分板、落实当责,对团队或个人都可以依循落实执行力。除了达成每日工作之外,新手主管仍能彻底执行最重要的目标,终结总是无疾而终的行动方案。

参考来源

《执行力的修练:与成功有约的4 个实践原则》

 

一堂课翻转人生 早鸟优惠限时报名

 

美发业如何管理员工?职场学必修:投资「最有可能跳槽」的那个人

如何管理員工-首圖

如果问美发业主管如何管理员工?或许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投资最有可能跳槽的那个人!

主管如何管理员工是许多人的烦恼,在美发业,企业品牌与设计师的个人品牌,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不少美发业的管理者,时常会碰到旗下的资深设计师离职、跳槽或自立门户的现象。每一位资深设计师的出走,对公司来说都是一项损失。

一位设计师入行之初,在公司的品牌下建立客户关系,扩大人际网络,透过IG 和脸书打造个人品牌,每日放送新潮的作品与设计师本人的形象照。 3-5 年过后,基本上都可养出一群稳定的客群和铁粉,进而自立门户。身为美发业的主管,究竟该如何管理员工、如何面对设计师跳槽或自立门户的现象,并帮助公司留下好人才呢?

如何管理员工一、首先,要调整心态

任何一个管理者都要有一种认识,那就是优秀的人才,总是会想要创业独当一面。只有那些在心态上总是抱持「混口饭吃」的员工,才会表现出稳定、忠诚、流动性低、不想转职的样貌,因为他们根本无处可去。

我们要知道,任何一个有企图心的潜力股,都会希望自己往高处爬,这与职场上的伦理无关,而是商场常态。毕竟,当一个人的知识、技术、人脉、个人品牌越来越强的时候,总是会想去玩「更大的游戏」。

对于这些有企图心的员工,老板或主管应当抱持正面的态度,适合给予支持或鼓励,透过合作、结盟、让利等方式来保持伙伴关系。

如何管理员工二、投资优秀的设计师

如何管理員工-1

(投资优异的员工/图:123RF)

留住优秀人才的方式,最简单的方是就是投资,让原本的B 咖变A 咖,让A 咖变成A+,创造更优越的人力资本,让好的人才替公司带来更多的价值。

譬如全额资助设计师出国进修,强化旗下设计师的专业能力与个人品牌,使双方达成中长期合作的共识,也就不用担心人才会「带枪投靠」或「自立门户」了。

如何管理员工三、拔擢优秀人才转任店长

除了投资优秀人才,作为管理者也必须适时开创舞台给下属发挥。拔擢内部的优秀设计师转任店长,赋予其更多的权责,提高业绩奖金,也可留下一些有心让事业更上一层楼的设计师,对公司而言,也是一种将潜在的竞争者转化为商业伙伴的方式。

如何管理员工四、邀请入股

如何管理員工-2

(邀请入股一个留人很好的方式/图:123RF)

当一位设计师羽翼渐丰,专业能力也越来越强,也可能会心生自立门户的想法。这时若能邀请其入股,也是提高员工向心力及认同感的一种作法。当然,前提是公司目前的营收和业绩正处在利多的状态,毕竟入股的初衷是利益共享,而不是转嫁风险到新股东身上。

如何管理员工五、资助创业

若设计师创业的心意已决,那不如就成为对方的贵人吧!主动提供协助,并利用集团的资源,在用料、通路、人脉上给予协助,甚至还可以出资入股,成为对方的股东或金主,支持这位昔日战友开创自己的事业版图。

总而言之,若想避免设计师跳槽或自立门户,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对方的利益着想」,释出利多与善意,与之结为商业伙伴。毕竟,有能力的人,不可能久居人下。身为领导者要有成人之美的气量,适度建立一套与潜力股互惠共生的方式,才是可长可久的商战策略。

 

一堂课翻转人生 早鸟优惠限时报名


 

领导与管理其实不是一门「专业」! 5大管理迷思破解  

領導與管理-首圖

想成为一位杰出的管理者或经理人,除了拥有该领域的专业能力,更要精通管理,学会掌握团队的运作及进度,才能带领团队不断成长。然而,这些道理说起来容易,却做起来难!对管理的错误迷思,常让许多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大幅拉低团队的运作成效。

以下整理了5大管理者常见的错误迷思和解析,无论是资深管理者,或像是富二代接班的新兴管理者,都值得一看。

领导与管理迷思一:「管理」是一门专业

領導與管理-1

(管理无法有公式解图:123RF)

迷思:领导与管理是一门可以学习的专业,团队遇到问题时,每个领导者都可以依管理学理论找到最正确的管理方法。我们也可以藉由修习管理学课程,或多钻研领导与管理案例来成为一位好的管理者。

真相:比起专业,领导与管理其实更偏向实务的「思维」。因为管理的情境是动态的,无论人、问题、资源都会因不同的情境有所差别,所以没有一套理论能涵盖所有的情况。此时,一位管理人的价值,就在于他遇到问题当下,如何想出下一步的「思维」。想培养思维,可以时常练习,在预设的专案情境中思考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会比苦读管理学理论更加实用。

领导与管理迷思二:管理者负责「下指令」,下面的人负责「执行」

領導與管理-2

(管理并非纯粹完全的脱离执行图:123RF)

迷思:管理者和团队成员的分工是很明确的。一般来说,管理者会在团队中担任「规划」和「下指令」的角色,为团队制定前进的方向与策略;团队成员则在收到指示后,执行被交派的任务。

真相:除非团队规模够大,否则一般团队执行专案时,都会遇到突发状况等人力不足的时刻。此时,管理者不能只负责领导与管理,他必须也要成为人力,和团队一起执行业务,度过人力紧缺的状况,并且与其他人共体时艰。

领导与管理迷思三:管理者是团队中「最有能力」的角色

領導與管理-3

(管理并非一定是最资深最有能力的人图:123RF)

迷思:身为领导者,管理者通常会是团队专最资深及最专业的角色,负责带领经历较少的成员们一起努力。

真相:尽管管理者拥有领导与管理团队及专案的能力,却不一定是团队中最有专业能力、或最了解每个团队成员的角色,团队成员都比管理者年长的状况也有可能发生。

为了替团队制定良好的执行策略,不要对成员「指手画脚」、给每个人适当发展的空间,并将团队成员纳入决策的讨论环节、适时问他们的意见是绝对必要的。

领导与管理迷思四:管理者要能为每项工作制定KPI

領導與管理-4

(KPI 管理虽方便但有时会不够全面图:123RF)

迷思:为了方便领导与管理,管理者应该要为团队成员的每份工作制定KPI,以利于成效的追踪和检讨。

真相:过度的追求KPI,会让团队成员背负数字的压力,一心让数字达标,而牺牲成品的质量,因此,主管不应把KPI 当成唯一的审核指标。理想情况下,管理者应该要和团队每个成员聊过,知道大家对工作的看法及期待、并清楚每个职位对于团队的「独特价值」,进而制订出对团队不同成员的要求和期待。

领导与管理迷思五:好的管理者,要让团队效率越快越好

領導與管理-5

(不能一昧要求效率,在规划完全的状况下才能求速度图:123RF)

迷思:时间是金钱,一位理想的管理者,应该要能提升团队的做事效率:当事情越快完成,越能展现管理者的领导能力。

真相:身为领导与管理者,你做的任何决策都会影响团队的后续作业和规划。因此,

在制定团队方针或重要规划时,记得要全盘思考、并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千万别忘了抢快、求效率就草率用管理者的身分下决定,若是后续产生问题,反而要花更多的时间弥补。值得花时间讨论的议题,就要确实花时间讨论。

以上5点,是一般管理者常有的管理迷思和破解,希望能帮各位管理者厘清领导与管理的知识重点,让团队成效更加提升。

参考来源

经理人

哈佛商业评论

 

一堂课翻转人生 早鸟优惠限时报名